射頻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41例臨床觀察
2015-08-27 16:48
《臨床軍醫雜志》> 2003年10月32卷5期>
關鍵詞】 急性關節扭傷; 射頻治療
我院自1998年10月以來,運用射頻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41例,經臨床觀察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齡8~51歲,平均年齡31.5歲。行走扭傷9例,騎自行車扭傷10例,下樓梯、下坡扭傷12例,運動扭傷10例。左踝23例,右踝18例;臨床表現:踝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經X線攝片檢查排除踝關節骨折、脫位。27例曾經過其他治療(中藥外敷15例;封閉5例;理療11例;按摩手法治療9例,其中8例做過2~3種治療)。
1?2 治療方法
采用射頻治療機,患者取坐位,用對置法將電極板對準患踝,距皮膚約2?0~2?5 cm;表面溫度控制在40℃~60℃左右(開機時溫度為40℃,3 min后逐漸升高,以病人耐受為準,本組有7例病人,最高表面溫度達60℃)。治療時間:每次30 min,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休息2 d后,可再行第2個療程治療。
1?3 治療結果
(1)痊愈(踝關節周圍腫脹消失,背伸跖屈功能恢復正常,不遺留任何后遺癥)21例。(2)顯效(踝關節周圍腫脹基本消失,背伸跖屈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走路久后感覺踝關節疼痛)14。(3)好轉(踝關節周圍腫脹減輕,背伸跖屈功能有所改善,走路時踝關節疼痛)6例。無1例無效(關節周圍腫痛和背伸跖屈功能較初無改變。
2 討論
踝關節扭傷多為突然遭受間接外傷或各種訓練用力過度或姿勢體位不正而引起。其關節周圍軟組織因過度牽拉而撕裂或斷裂,局部血管破裂,出血、滲出,組織缺血、缺氧、腫脹、血管活性物質(組織胺、5?羥色胺等)釋放,形成局部酸中毒,無菌性炎癥刺激局部組織的末梢神經,從而出現肌肉痙攣,局部收縮而產生疼痛。射頻熱療系9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療法,射頻介于聲頻與紅外線頻譜之間的電磁波頻率(104~3×1012Hz),包括高頻、超高頻及特高頻類電磁波。射頻治療是應用大功率的短波或微波作用于人體,利用其電磁波的能量在體內產熱,使體內離子及帶電膠體振動產生傳導電流(包括渦流),同時電容場中機體內的偶極于取向、旋轉而產生位移電流,從而形成內生熱達到治療疼痛的目的。我們使用的射頻治療機為短波段,短波的波長較微波長,對組織的透熱深度較微波深,加熱范圍廣。射頻作用于生物體后可導致血管擴張,血液和淋巴液循環加快,毛細血管和細胞膜通透性增加,細胞內酶活性提高,新陳代謝加速,增強白細胞、抗體和補體等免疫系統的功能,抑制和殺滅某些病原微生物,從而達到抗炎、消腫的目的。另外,能降低感覺神經的興奮性,降低肌肉和纖維結締組織的張力,軟化瘢痕組織,具有解痙止痛效果。射頻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要注意:(1)嚴格掌握適應證,在急性期須在扭傷后48~72 h后行此治療;(2)兒童治療要適當縮短治療時間,每次20 min,劑量要減少;(3)加熱過程中根據病人耐受程度調整溫度,以防燙傷,加熱過程中要注意逐漸升溫,60℃不要超過5 min;(4)治療中治療部位不能有汗液,可用毛巾適時擦拭,或用風扇使汗液揮發;(5)治療期間盡量減少活動,休息時應抬高患踝。